引领数字未来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李光地为什么被满门抄斩了

生活常识 2024-08-27 浏览(47) 评论(0)
- N +

本文一览:

施琅被郑成功逼得走投无路,为何后面却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1、施琅能够得到康熙的重用,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施琅有能力有学识,是当时少有的海军大将。第二点施琅的父母兄弟亲人朋友全部被郑成功诛杀,这可以让康熙放心用施琅不担心他会叛变。施琅是郑芝龙麾下的一员猛将,而郑成功正是郑芝龙的儿子。

2、和郑成功一起抗清的施琅,最后之所以能够受到康熙的重用,原因在于,施琅已经跟郑氏家族彻底反目了,无处可去的施琅投降了清朝,带着他的一身本领。而他的这身本领对大清朝廷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再加上施琅已经没有了退路,康熙此时能够完全对他放心,所以重用了他。

3、施琅这个人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他出生于明清交替之际,因为他的立场并不坚定,多次在明清之间反复,但是确实也是因为他康熙才能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康熙正是由于认识到施琅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打压他,反而重用他,其实这也是康熙宽容重视人才的表现,这也才有了康乾盛世的出现。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李光地为什么被满门抄斩了

施琅提出攻打日本的计划后,康熙为什么会选择否决?

1、攻打条件并不成熟。日本孤悬海外远离本土,需要渡海作战,渡海作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但是日本长期闭关锁国,除了长崎之外并无其他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对日本并不熟悉,反而造成作战的失利。清朝内部并不安定。

2、康熙皇帝否决施琅的提议,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库空虚,无力支撑,二是明朝前车之鉴,三是葛尔丹之乱比攻打日本更为紧要,四是对施琅不信任。

3、首先因为施琅这个人是台湾过来的降将,而康熙是不太信任施琅的,因为收台湾迫不得已才勉强启用施琅的,所以呢,施琅上书进攻日本康熙皇帝不会同意施琅的上书的。

4、在收复台湾后,施琅曾向康熙建议征伐日本。施琅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担心康熙卸磨杀驴,利用完自己就放弃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深知明后期的时候,倭寇对大明的侵略,让大明东南沿海深受其扰。所以鉴于大清的绝对实力,这个时候进攻日本,至少要把日本打服,永绝后患。但康熙却一口回绝了,其实原因很简单。

5、施琅没有把握能够攻占日本,过往的战绩康熙很清楚。2施琅提醒康熙,台湾是对外前线,不要撤我。于是施琅的六子施世骠,也就是所谓的施青天施世纶的弟弟,也做到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所以其实施琅对于康熙来说是功臣啊,虽然有点两面三刀的,反反复复的,但是其实也是为了展现抱负,所以有人说康熙想杀施琅是错误的认知了。

因为他觉得施琅是一个“ 三姓家奴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了施琅,被施琅借故杀死,加上施琅和家人贪污严重。后来,郑成功就诛杀了施琅家人。由此,导致施琅再度降清。

康熙没有杀施琅,施琅最后是善终去世。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施琅投降清廷。施琅到底是不是汉奸,其实不好判断。要是在当时,凡是汉族人之外的民族,都不是正统。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的王朝,在当时反清复明势力,还极为强盛的情况下,施琅绝对是妥妥的汉奸。他帮助外族攻打汉族,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抹杀他背叛种族的罪过。

施琅平定了台湾,为何乾隆的紫光阁功臣像中没有他?

1、施琅于1696年去世,康熙是1722年去世的,所以乾隆继位时,施琅根本没有为他立下任何功利,乾隆心里自然对施琅没有很深刻的印象。其次就是施琅的名声其实并不好,康熙对施琅都不是非常信任何况是乾隆了。施琅很早之前是属于清朝的,之后加入郑成功反清的队伍,由于郑成功杀了施琅全家施琅才又投降于康熙。

2、于是,乾隆在《贰臣传》中,录入了120个投降的明军,却没有录入施琅。但在紫光阁功臣像中,乾隆也不将施琅放在其中。(平定台湾二十功臣:阿桂、和?、王杰、福康安、海兰察、福长安、董诰、李侍尧、孙士毅、徐嗣曾、鄂辉、舒亮、普尔普等。汉人极少,主要是满蒙。

3、紫光阁功臣像,这个历史上的艺术珍品,记录了清代乾隆时期对边疆地区平定的重要战役中的功臣事迹。据宫廷绘画家聂崇正先生的研究,这些功臣像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平定西域准回部”前后各五十幅,以及“平定大小金川”、“平定台湾”和“平定廓尔喀”的功臣画像,总计二百八十幅。

4、之后,乾隆五十年,阿桂平定大小金川,乾隆仿照傅恒平定伊犁回部的例子,再将阿桂、丰升额等一百人绘制图像,前五十人乾隆亲自作赞,后五十人儒臣作赞。此后,又加入平定台湾功臣像五十幅、平定廓尔喀功臣像三十幅。总数二百八十幅功臣画像。

5、据统计,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西域准回部告捷,绘制功臣像100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平定大小金川得胜,绘制功臣像100张;乾隆后期,绘制 “平定台湾”功臣像50张,绘制“平定廓尔喀”功臣30张,共计280张,统称为“紫光阁功臣像”。

6、关于紫光阁功臣像,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绘画家聂崇正先生考证,为“平定西域准回部”前后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大小金川”前后功臣各五十。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台湾”五十功臣。“平定廓尔喀”功臣三十。总计二百八十幅。目前知道存世仅二十幅。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因为他觉得施琅是一个“ 三姓家奴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了施琅,被施琅借故杀死,加上施琅和家人贪污严重。后来,郑成功就诛杀了施琅家人。由此,导致施琅再度降清。

所以其实施琅对于康熙来说是功臣啊,虽然有点两面三刀的,反反复复的,但是其实也是为了展现抱负,所以有人说康熙想杀施琅是错误的认知了。

康熙没有杀施琅,施琅最后是善终去世。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在今人看来,施琅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施琅将收复台湾的损失减到最小,要是换一个满族将领来的话,当时的台湾人民绝对要遭罪。最重要的是,施琅没有拘泥于个人恩怨,并没有对郑氏家族打击报复。他死后,“两岛八闽皆顷德”,纷纷为之树碑扬誉。

康熙皇帝否决施琅的提议,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库空虚,无力支撑,二是明朝前车之鉴,三是葛尔丹之乱比攻打日本更为紧要,四是对施琅不信任。

请记得在本站留下你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改进关于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和李光地为什么被满门抄斩了的内容。